从古至今,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会在人们的心目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正因如此,这些作品才能无视时间的流逝炒股股票配资,在每个时代都熠熠生辉。而这些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,更会深入人心。
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人物被刻画得过于成功,使得人们将历史与艺术混淆,甚至更愿意相信这些人物都曾经在历史上真实出现过。对于这些人的事迹,人们更是如数家珍,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。
实际上,这些人从未出现过,人们熟知的这些事迹,也都是经由作者艺术加工之后的结果。而之所以能够让人们深信不疑,也全都是作者精益求精的劳动成果。
不存在的美女
提到四大美女,许多人都能够说出她们的名字:西施、王昭君、貂蝉、杨玉环。不仅如此,人们还将她们各自的美貌进行了“具象化描述”,于是便又有了“沉鱼落雁,闭月羞花”这样描述美貌的成语。
展开剩余85%在人们的印象中,能够“闭月”的貂蝉无疑是三国时期第一大美女。她不仅有着绝世容颜,而且还深明大义,为了能够铲除董卓,不惜以自己为诱饵,在董卓与吕布之间挑起争端,有着极高的政治觉悟。
正是因为她甘愿牺牲自己,才使得吕布对董卓愤恨不已,最终将其杀死。如果没有貂蝉,当时的人们仍然要活在董卓的残暴统治之下,而吕布又是董卓强有力的爪牙,这样的局面实在令人绝望。
可以说在《三国演义》这样以男性作为主要演员的舞台上,貂蝉称得上为数不多的女性的华彩篇章。她从一出场便使人眼前一亮,之后的所作所为更是让各路英雄汗颜。
然而这位成功解决掉了董卓的美女,实际上却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。从其姓名便不难看出,这是一位有着明显艺术加工痕迹的角色。作者也在刻意用这样的方式,提醒读者这是一位虚构出来的美女。
在《三国志》当中,确实有吕布与董卓的小妾私通,继而二人失和的纪录,但也只有寥寥数语,而且并未提及小妾的姓名。这也是《三国演义》中出现貂蝉这样一位人物的主要来源。
在吕布被曹操杀死之后,这位传奇女子也在书中就此失去了踪迹。对于这样的一位美丽又悲情的女子来说,没有结局也许才是最好的结局。
不存在的孝女
花木兰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,《木兰辞》更是被收录到语文课本当中。花木兰为了代替父亲出征,在集市上东奔西走的形象跃然纸上,让人们穿越历史,依然能够看到她忙碌的身影。
在进行充分的准备之后,花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集合地点,之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得胜归来之后得到了皇帝的召见,并赐予了丰厚的奖赏。替父从军的她得以衣锦还乡。
在回到家中之后,花木兰又脱去征袍,换上女子的服饰。曾经一起征战的战友们在见到这一幕之后,全都错愕不已。他们全都没有想到,一同出生入死的好兄弟,竟然是男扮女装的姑娘。
这首诗全面详细地记录了花木兰从最初得知父亲被征召入伍,到荣归故里的全过程。然而实际上,花木兰的所有事迹如果稍加思考,便不难发现全部都是虚构出来的。
首先,征兵入伍无论在任何时代,都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,对于入伍人员的身份会进行仔细地核实。毕竟对敌作战不是儿戏,一个人的失误可能会给整支队伍带来毁灭性的灾难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花木兰想要冒名顶替父亲的名额随军出征,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。单单从年龄上,花木兰就无法通过身份核实,更不可能混入到队伍当中。
其次,诗中提到花木兰的军旅生涯长达十年之久。即便花木兰能够通过身份核实,在十年的时间当中,想要隐瞒自己女性的身份不被战友发现,同样也是不可能的事。
即便花木兰能够在衣着和外貌上向男子靠拢,但生理上的女性特征,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,无论如何也无法隐瞒而不被发现。而从众人在见到花木兰真实面目时的错愕程度来看,他们对此毫不知情。
这样的描述无疑可以达到良好的戏剧效果,但是也同样极大程度地暴露了虚构的痕迹。如此与事实不符的描写,正是花木兰并不存在的最好证明。
不存在的猛将
在小说《隋唐演义》中,李元霸的地位,就好比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吕布一般,是战神一样的存在。无论武艺多么高强的英雄好汉,在李元霸面前也脆弱得不堪一击。
而这样一位天下无敌的猛将,却也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。其原型是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,由于这部小说成书于清代,为避讳康熙皇帝的名讳,因此将李玄霸更名为李元霸。
虽然有明确的创作原型,但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李元霸,可以说与李玄霸已经毫无瓜葛。书中描写的李元霸力大无穷,用评书中的描述来说已经达到了“恨天无把,恨地无环”的程度。
在与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首次较量的时候,二人比试力气,结果宇文成都使出了浑身的力量,甚至连脚下的鞋子都被踩破了,也没能让李元霸挪动半步。
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,宇文成都身材魁梧,看上去就孔武有力。而李元霸却身材矮小,瘦弱不堪。然而外形上存在巨大差距的两人,在实力上却呈现出相反的结果,而且是巨大的势力悬殊。可想而知这样的状况绝对不会出现在现实当中,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出现在历史当中。
也正因为李元霸在书中已经找不到对手,因此作者才为他安排了一个唯一的弱点:惧怕雷电。而这一弱点,最终也直接导致了李元霸的死亡。
结语
正所谓“真亦假时假亦真”,优秀的艺术作品,都能够达到在人们心目中以假乱真的效果。这也是作者呕心沥血希望达到的艺术高度。
虽然经过了夸张和夸大的加工,但丰满的形象和巧妙的情节安排,让人们在潜移默化当中,便接受了作者的安排与设定炒股股票配资,自然而然便信以为真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联华证券_线上股票配资实盘_十大正规股票配资软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